桂林路:一个不容错过的旅游与生活宝地桂林路,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对于那些热爱旅游和美食的朋友们。作为一座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桂林路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关注。我们这篇文章将全面介绍桂林路...
桂林为什么叫桂林?桂林名称的由来
桂林为什么叫桂林?桂林名称的由来桂林,这座以山水甲天下闻名的城市,其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特征。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析"桂林"名称的起源与演变,通过多角度剖析揭示这一地名背后的深层含义。主要内容包括:地理环境与
桂林为什么叫桂林?桂林名称的由来
桂林,这座以山水甲天下闻名的城市,其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特征。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析"桂林"名称的起源与演变,通过多角度剖析揭示这一地名背后的深层含义。主要内容包括:地理环境与植被特征;历史文献最早记载;行政区划演变过程;民间传说与文化象征;语言学角度解读;现代城市品牌价值,带您全面了解这座千年古城名字背后的故事。
一、地理环境与植被特征
"桂林"一名最直观的解释与其自然地貌息息相关。桂林属喀斯特地貌,自古以"桂树成林"的自然景观著称。《山海经》中记载的"桂林八树"即是对当地植被茂盛的描述。唐代《元和郡县志》明确记载:"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
特殊的地质条件(石灰岩溶蚀地貌)与亚热带气候,使得桂花树在桂林地区呈现集群生长状态。每年金秋时节,满城桂花飘香,这种独特的生态景观成为地名最直接的自然依据。据林业部门统计,桂林现存百年以上古桂树达1200余株,印证了"桂树成林"的历史风貌。
二、历史文献最早记载
桂林作为行政区名称最早可追溯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这是"桂林郡"首次出现在正史中。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补充说明:"桂林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
值得注意的是,秦代桂林郡治所不在今桂林市区,而在今广西贵港市境。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置桂州,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以桂江为名",此时行政中心已迁至现址。111年后(公元651年),唐代正式设立临桂县,"桂林"作为城市名开始稳定使用。
三、行政区划演变过程
桂林的名称演变与历代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
- 秦汉时期:作为岭南三郡之一的桂林郡,辖境包含今广西大部及广东西部
- 唐代:设桂州总管府,始建城郭于漓江西岸(今独秀峰周边)
- 宋代:广南西路治所迁至桂林,升格为区域政治中心
- 明清时期:广西布政使司驻桂林达542年,奠定"八桂首府"地位
- 1912年:广西省会迁南宁,"桂林"作为专有城市名保留至今
这一演变过程显示,尽管行政层级不断变化,"桂林"作为地方标识的文化内涵始终延续。
四、民间传说与文化象征
除官方记载外,民间流传着多个关于"桂林"由来的传说版本:
月宫仙桂说:相传嫦娥奔月时,月宫桂树种子散落此地,形成"人间月宫"奇景。唐代诗人曹邺"桂林须产千株桂"诗句即暗含此意。
科举吉祥说:自唐代以来,桂林共出进士289名,因"桂"与"贵"谐音,又暗合"蟾宫折桂"典故,文人雅士将此地视为科举福地。
民族语言说:壮语中"桂林"(Gveilinz)意为"桂花盛开之地",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源自古越语地名音译。
五、语言学角度解读
从文字学角度看,"桂林"二字各有深意:
- 桂:金文写作"㕣",象形桂树果实。《说文解字》释为"江南木,百药之长",在楚文化中象征高洁
- 林:甲骨文作"㐭",表示成片树木,《尔雅》注"丛木曰林",引申为聚集之意
两字组合既描述自然景观,又暗含"人才辈出"的寓意。值得注意的是,古汉语中"桂林"常作为文学意象出现,如《楚辞》"桂栋兮兰橑"、王昌龄"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等,强化了地名的人文内涵。
六、现代城市品牌价值
当代桂林通过系统化品牌建设,使古老地名焕发新生:
- 1982年成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 2014年"桂林"商标评估价值达216亿元
- 每年来桂游客超1亿人次,90%会购买桂花制品
- "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最具价值的地域广告语
市政府近年实施"金桂工程",城区新栽桂树10万株,将自然景观、历史名称与现代旅游业态完美融合,使"桂林"这一千年地名持续产生经济效益与文化影响力。
常见问题解答Q&A
桂林的"桂"是肉桂还是桂花?
主要指桂花树(Osmanthus fragrans)。虽然广西盛产肉桂,但历史文献中的"桂"多特指观赏性桂花,这与桂林作为旅游城市的定位更为契合。
古代桂林郡和现在的桂林市是同一个地方吗?
不完全是。秦代桂林郡范围广大,治所在今贵港市,而现代桂林市建城始于唐代,两者有历史沿革关系但地理位置不同。
为什么广西简称"桂"?
因明清时期广西省会长期驻桂林,且桂花为本土特色植物,故取"桂"为简称。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如"桂A"车牌、桂剧等文化标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