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又叫什么,洛阳有哪些别称
洛阳又叫什么,洛阳有哪些别称洛阳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获得了诸多雅称和别称。这些别称不仅反映了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地位和地理特
洛阳又叫什么,洛阳有哪些别称
洛阳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获得了诸多雅称和别称。这些别称不仅反映了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地位和地理特征。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洛阳的8个经典别称及其由来:神都;京洛;洛邑;雒阳;中京;东都;西亳;牡丹花都,带您领略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
一、神都(武则天时期官方称谓)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将洛阳定为都城并正式命名为"神都"。这一称谓具有强烈政治象征意义:
1. "神"字体现"君权神授"思想,强化武周政权的合法性
2. 对应长安"西京"的定位,凸显洛阳作为东部政治中心的地位
3. 现存《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等文物均使用"神都"铭文
该称谓随着武周王朝结束而废止,但仍是洛阳最著名的历史别称。
二、京洛(魏晋南北朝常用称谓)
"京洛"是洛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通用代称:
1. 语出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2. 特指洛阳作为首都(京)与洛水的地理结合
3. 《洛阳伽蓝记》等古籍广泛使用此称谓
该名称至今仍常用于文学创作,如金庸《天龙八部》中"京洛少年"的描写。
三、洛邑(周代起源的古老称谓)
作为洛阳最早的城市名称,"洛邑"承载着周王朝的重要记忆:
1. 西周初期周公营建洛邑作为东都
2. 《尚书·洛诰》记载:"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
3. 东周时期发展为"王城"和"成周"双城结构
现代洛阳市区仍保留"王城公园"等地名遗存。
四、雒阳(东汉特殊写法)
东汉时期"洛阳"曾改称"雒阳":
1. 因汉属火德,忌"洛"字水旁,故改"雒"
2. 《后汉书》等史料均作"雒阳"
3. 曹魏时恢复"洛阳"写法
现代出土的东汉《熹平石经》残碑可见"雒阳太学"字样。
五、中京(金元时期的官方定位)
金贞元元年(1153年)正式定洛阳为中京:
1. 金朝五京制度(上京、中京、东京、西京、南京)组成部分
2. 元朝延续"中京路"建制
3. 现洛阳老城存有金元时期的"中京桥"遗址
六、东都(隋唐时期的行政称谓)
隋唐两代对洛阳的官方定位:
1. 隋炀帝营建东都,开启两京制
2. 唐代与长安并称"东西两都"
3. 现存隋唐洛阳城遗址含应天门、明堂等标志建筑
七、西亳(商朝都城记忆)
考古学界对二里头遗址的定位称谓:
1. 对应"汤始居亳"的商都西亳说
2. 二里头遗址发现宫殿基址、青铜作坊
3. 现代偃师市建有"西亳文化广场"
八、牡丹花都(现代美誉)
1982年洛阳确立为"牡丹花城":
1. 源自"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声誉
2. 现有牡丹种植面积3万余亩,品种1200多个
3.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举办40届
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等为主要观赏地。
【延伸知识】洛阳其他代称一览
别称 | 使用时期 | 典故出处 |
---|---|---|
天中 | 明清时期 | 因地处"天下之中"得名 |
洛城 | 唐宋诗词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三川 | 战国时期 | 因伊、洛、瀍三川交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