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为什么创造《又见敦煌》演出?又见敦煌是什么意思

旅游知识2025年04月02日 20:41:125admin

为什么创造《又见敦煌》演出?又见敦煌是什么意思《又见敦煌》是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打造的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自2016年首演以来已成为敦煌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我们这篇文章将深入剖析创作该演出的多重动因,包括文化传承使命;旅游产业升级需求;沉浸式艺

为什么创造又见敦煌

为什么创造《又见敦煌》演出?又见敦煌是什么意思

《又见敦煌》是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打造的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自2016年首演以来已成为敦煌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我们这篇文章将深入剖析创作该演出的多重动因,包括文化传承使命旅游产业升级需求沉浸式艺术创新丝路文化复兴科技与人文融合,并解答观众最关心的常见问题。


一、文化传承的使命性创作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十字路口,蕴藏着公元4-14世纪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瑰宝。但传统的静态展览难以让现代观众深入理解其价值。《又见敦煌》通过戏剧化叙事,将莫高窟藏经洞文物流散、壁画创作等历史事件活化呈现,如"张议潮收复河西"等历史场景的立体还原,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演出特别设计"穿越时空对话"环节,让现代人与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匠隔空交流,这种沉浸式体验有效解决了传统文化展示中"看不懂""记不住"的痛点。据敦煌研究院统计,观看演出后的游客对壁画保护认知度提升47%。


二、旅游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2015年敦煌全年游客量突破800万人次,但存在"过夜游客少""人均消费低"等问题。当地政府引入"印象系列"团队,投资7亿元打造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文化消费项目。演出采用全球首创的"行走式观演"模式,在3万平米空间设置4个主题剧场,每晚可接待3000名观众。

根据文旅部门数据,演出运营后:

  • 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7天增至2.4天
  • 夜间经济占比从18%提升至35%
  • 衍生出"敦煌之夜"灯光秀等配套产品


三、沉浸式艺术的技术突破

主创团队突破传统剧场限制,实现三项技术创新:

  1. 多维度投影技术:在30米高的沙丘上投射3000平米巨幅画面
  2. 移动式观众平台:液压升降系统实现观影视角的360度转换
  3. 环境戏剧理念:演员从观众席中突然出现,打破观演界限
这种创新使《又见敦煌》获得"世界首部沙漠实景沉浸剧"认证,其艺术表现手法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重点推广案例。


四、丝绸之路文化复兴工程

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重点项目,演出包含三大丝路元素:

元素类型具体表现文化价值
多元宗教祆教祭司舞、佛教飞天等展现古代宗教宽容
商贸往来胡商驼队场景复原重现国际贸易盛况
民族融合回鹘、吐蕃等民族歌舞体现中华文明包容性

2023年该演出入选"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已接待来自68个国家的外宾。


五、科技赋能的文化守护

演出运用数字技术解决文物保护与展示的矛盾:

  • 通过3D扫描还原已褪色壁画的原貌
  • 用全息技术呈现不对外开放的特窟内容
  • 开发AR小程序实现"演出+实地游览"联动

这种"数字敦煌"的尝试,使脆弱文物得以用艺术形式永续传承。2022年,该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创新利用示范案例"。


六、常见问题解答Q&A

普通观众能看懂专业历史内容吗?

演出采用"情感先于知识"的叙事策略,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传递历史情绪,配套有智能语音导览系统提供分级解说服务。

为什么选择沙漠实景演出?

敦煌地处库姆塔格沙漠边缘,沙漠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历史参与者。演出中"黄沙掩埋"的意象,正隐喻着敦煌文化曾经历的湮没与重现。

演出对真文物有影响吗?

所有展示内容均采用数字复制技术,演出收入15%直接反哺莫高窟保护基金,实现"以演养文"的良性循环。

标签: 又见敦煌敦煌演出王潮歌沉浸式演出丝绸之路文化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