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坜字的含义及用法解析

旅游知识2025年04月02日 19:07:516admin

坜字的含义及用法解析“坜”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对生僻的字,但其在地名中的应用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性地阐述“坜”字的本义、引申义、特殊用法及其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字形结构与造字原理;基本字义与古籍考证;方言特殊用法;地名应用

坜是什么意思

坜字的含义及用法解析

“坜”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对生僻的字,但其在地名中的应用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性地阐述“坜”字的本义、引申义、特殊用法及其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字形结构与造字原理基本字义与古籍考证方言特殊用法地名应用实例常见误用辨析文化延伸意义。通过多维度解析,帮助你们全面掌握这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汉字。


一、字形结构与造字原理

“坜”属于典型的形声字,其构成为“土”部加“历”声。从字形演变来看:

1. 甲骨文与金文中尚未发现该字
2. 最早收录于东汉《说文解字》的“新附字”部分
3. 明清时期地方志中大量出现作为地名用字

其造字原理体现了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智慧:“土”部表明与土地相关,“历”声既表音又隐含“经过”的动态意象,整体构成“水流经的低洼地”这一概念。


二、基本字义与古籍考证

根据历代字书文献记载:

核心定义:指地势低洼的坑谷或沟壑,特指被水流冲刷形成的凹陷地形。《广韵·入声》明确记载:“坜,坑也。”

古籍用例
• 明代《正字通》:“楚俗谓坑曰坜”
• 清代《台湾府志》:“凤山有坜地名,谓溪谷也”

值得注意的是,在《康熙字典》中将其归类为“方俗字”,说明其使用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


三、方言特殊用法

作为方言用字,“坜”在闽南语、客家话中保留着特殊语义:

方言区发音特殊含义
台湾闽南语lak⁸指两山之间的河谷平地
客家话lit⁵用于形容农田排水沟
粤语四邑片lek⁶特指沿海低洼盐碱地

这种方言差异正反映了汉语“同源异流”的发展特点,也印证了该字与农耕文明的密切关联。


四、地名应用实例

作为地名用字,“坜”在两岸有着广泛分布:

台湾地区
• 中坜(桃园市):源自平埔族语“涧谷”之意
• 内坜:因地处老街溪冲积低地得名
• 坜尾:位于地形末端的低洼处

大陆地区
• 广东五华县的“横坜”
• 福建龙岩的“大坜村”
• 江西赣南的“坜背”自然村

这些地名共同特点是都位于河谷或盆地地形,印证了字义与地形的对应关系。


五、常见误用辨析

由于字形相近,“坜”常被误写误读为:

易混淆字
✘ 砺(磨刀石)
✘ 枥(马槽)
✘ 栎(树木名)

正确辨识要点
1. 注意“土”部偏旁
2. 现代汉语读音为lì(第四声)
3. 在地名中使用时多与地形特征相关

近年网络用语中出现的“坜”字作为“厉害”谐音写法,属于新生的网络语言现象,与传统字义无关。


六、文化延伸意义

从文化地理学视角看,“坜”字蕴含着:

1. 水文记忆:记录古代河流改道、侵蚀的自然变迁史
2. 农耕智慧:反映先民对微地貌的精准区分利用
3. 移民痕迹:闽粤客家人迁台时保留的原乡命名习惯

台湾中坜等地名更成为重要的文化认同符号,当地“坜”字路标、车站名都特意保留繁体写法,具有文化传承的特殊意义。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中坜”的“坜”具体指什么地形?

根据《桃园县志》记载,中坜位于老街溪与新街溪之间的河阶台地,名称中的“坜”特指两溪冲刷形成的带状低地,这种地形在闽南语中称为“涧”或“坜”。

为什么大陆较少见到“坜”字地名?

主要因为:1) 该字在明清后才广泛使用 2) 多出现于东南沿海移民区 3) 1950年代地名简化时部分改为同音字。但在客家、闽南聚居区仍保留较多实例。

如何判断古籍中的“坜”是否指代地名?

可通过上下文判断:若与“川、溪、沟”等字连用多指地形;单独出现或与“村、庄”组合则多为地名。另可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工具书进行验证。

标签: 坜的意思坜字解析中坜地名由来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